央廣網西安6月22日消息(記者雷愷)正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今天宣佈,由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中國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絲綢之路是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用的是吉爾吉斯斯坦名額。項目全稱叫做“絲綢之路:起始端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全長5000公里,涉及到三個國家一共33個申遺點,其中我國是4個省共22個申遺點。這是我國的首個跨國申報項目。大會建議遺產名稱修改為“長安-天山廊道路網”。
  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我國,其中陝西省列入申報名單的遺產點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城固張騫墓7處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省7處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價值特征: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中國統一帝國時期早期西漢帝國的都城宮殿遺址,是絲綢之路最早的東方起點,揭示了絲路發展初期西漢帝國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西漢帝國對絲路開創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
  7—10世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都城的宮城遺址,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唐長安城的代表性遺存,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及其禮制文化特征,見證了唐帝國對絲綢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動。
  大雁塔
  8世紀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東傳入中原地區並中國化的典型物證。
  小雁塔
  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是唐代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佐證了佛教自印度東傳的歷史,也見證了佛教在唐代長安的流行。
  興教寺塔
  佛教傳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後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彬縣大佛寺石窟
  建於7—10世紀,是中原文化鼎盛時期唐代都城長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為長安及周邊地區規模最大,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
  張騫墓
  公元前2世紀漢帝國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闢者張騫的墓葬,與絲綢之路開闢這一東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歷史事件密切關聯。  (原標題: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絲綢之路入遺成功 陝西七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40kaw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