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江蘇網3月15日訊 (通訊員 張宇珠 記者 王靜)家住江蘇省邳州市陳樓鎮院許村的許仲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年過七旬,每天和鋤頭、泥土打交道,但他有一個和其他村民不一樣的愛好,那就是寫詩。10多年來,許仲良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院許村和自家發生的種種變化。
  “目前整理完整的已經有200多首了!”拿著四本厚厚的手寫詩冊,許仲良不無得意。
  2010年,邳州市在490個村(居)推行“四權”建設,通過規範和落實“村黨組織決策權、村代會議定權、村委會執行權、群眾監督權”,從制度和機制上解決“做什麼、做不做、誰來做、做得怎麼樣”四個方面問題。院許村作為第一批試點村率先推行,許仲良被村民推舉為監督委員會成員。在修建村部的過程中,許仲良和另一位監督員發現施工隊在打地基時用的是沙土。為了不影響質量,他們當即向村委會反映。村委會在調查後,讓建築隊拆掉了打好的地基,改用混凝土砂漿。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讓我覺著自己的意見確實管用。”回到家後,許仲良寫了一首小詩:“村務公開群眾評,利民利國方可行。與民造福順民意,立黨為公正黨風。誠摯愛民甘作僕,清廉為政無私情。以嚴對事錯必改,強國興邦大業成”。此外,針對村黨組織決策權、村代會議定權和村委會執行權,以及“四權”建設的其他工作,許仲良還寫了二十多首詩。
  “一開始老百姓都不知道‘四權’建設這項工作到底是乾什麼,開會的時候他們也不發表意見,許仲良的這些詩比起讀乾巴巴的文件,宣傳效果好多了。”提起許仲良的詩,院許村黨總支書記柳雅訓就翹起了大拇指。當年,院許村作為“四權”建設示範村受到邳州市委表彰,2013年邳州市“四權”建設得到省委羅志軍書記兩次批示肯定,併在徐州市推廣。
  “……黨恩浩蕩花甲人,耄耋福壽添算籌,無慮無憂度百春。”這首詩是邳州市委市政府為60歲老人集中辦理養老保險,許仲良領到養老金後寫的。因為特殊原因,許仲良只上過幾年私塾,為了讓自己的三個孩子不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省吃儉用把他們都培養成大學生。“孩子們都有正式工作,就我和老伴沒有養老金,現在政策好了,我和孩子們一樣沒有了後顧之憂,心裡特別高興!”
  翻到《選村官》這首詩,許仲良說:“2010年8月,我們村在全市第一個以公推直選的方式推選村黨組織領導班子,這可是一件大事。會後,我寫了自己的感受:舉國歡騰大治年,村民集會選村官;精心挑選領頭雁,熟慮深思譜聖賢……”
  提起過去和現在的變化,許仲良找出了不少的詩作。比如,以前寫的是“青黃不接苦難熬,披星戴月走草橋。荒歲只為謀裹腹,櫛風沐雨不辭勞。”現在不一樣了,村民到板廠打工:“深夜打包燈火明,雄雞三唱粉妝成。遠銷歐美東南亞,華夏騰飛立大功。”婦女們空閑時候靠養殖致富:“一排兔舍門南開,日落村姑割草來。不大地方能聚財,喜人動物可生財。”到了晚上,村部前面燈火通明,散步的、跳舞的,和城裡沒什麼兩樣:“釵荊裙布舞蹁躚,村部樓前不夜天。當代農民登大雅,炎黃兒女慶長安……”
  從小兒子隨醫療隊到汶川救援、大孫女考上日本早稻田大學,到村民捐資修路、村裡召開勤廉雙述座談會,再到孝敬公婆的村民李學榮、壽星王化文、村官董步信……在許仲良的詩中,村裡和家裡發生的一樁樁大小事兒都能找到。
  “我這些詩冊其實就是方式獨特的村情、家事記錄本,翻看這些詩句,就像一幀幀照片從我眼前過。以後,我會一直寫下去,直到我拿不動筆。”許仲良說。  (原標題:江蘇邳州一農民用“詩意村事簿”記述發展變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40kaw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